汇游徐家汇 | 外国人读“子曰”,中国人学“几何”,本期活动漫谈欧美汉学研究
在徐家汇藏书楼里的众多珍藏书籍中,有两本“分量”极重的镇馆之宝,分别是1662年拉丁文的《论语》译本及1591年拉丁文的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》。
今天,让我们一同来了解,这两位充分体现了中学西传及西学东渐的完美融合的“重量级选手”吧!
西学东渐,东学西传的佐证
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说过:“谁要了解十七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过程,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。”
徐家汇藏书楼大书房内部
创建于1847年的徐家汇藏书楼,咖色的基调,原木的地板,从二楼的阅览室一直延伸到以铁艺栏杆与百叶窗作为装饰的阳台,每一步,仿佛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响。两本镇馆之宝便“藏身”于藏书楼北楼大书房的上层西文书库中。
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》题名页
徐家汇藏书楼所藏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》作者为克拉维乌斯,1591年出版于科隆,拉丁文。
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》内页
克拉维乌斯,是十六世纪欧洲著名的数学家,也是利玛窦的授业恩师,这部著作是他根据欧几里得的《几何原本》整理、注释后编纂而成,共十五卷。徐光启和利玛窦正是以此为底本,翻译了其中的前六卷,可谓是《几何原本》的“原本”。
羊皮封面的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》
中西经典翻译史是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徐家汇藏书楼馆藏的这本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》,正是一件见证了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翻译高潮的一件珍贵文物。
中西经典翻译史三个高潮阶段
一般认为,“五四”以前,中国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分别为:
第一次高潮,始于东汉至唐宋时期,佛经翻译盛行,以法显、鸠摩罗什、玄奘为代表;
第二次高潮,明清时期,中国思想家、科学家及欧洲来华传教士的翻译活动,以徐光启、李之藻、李善兰、徐寿、华蘅芳、傅兰雅、伟烈亚力等为代表;
第三次高潮,当属鸦片战争至“五四运动”期间的西方思想和文学翻译,以严复和林纾为代表。
存放《中华箴言录》的木盒
在西学东渐的同时,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也在与欧洲文化的碰撞中,向西方传播。明清之际,欧洲来华的耶稣会士在学习中国官话、各地土话,研究中国文化经典的过程中,留下了诸多早期汉洋字典和中国文化经典的西译本。
阅览室内查阅书籍的外国人
西方文人通过查阅《汉字西译》《汉法拉字典》《华英字典》等汉洋字典的帮助,逐步深入了解汉语之后,他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国文化更为精华的部分。
《中华箴言录》封面斑驳,岁月痕迹明显
1662年,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和葡萄牙耶稣会士郭纳爵合作,将部分《论语》《大学》翻译成拉丁文,取名《中华箴言录》,将中国最重要的儒家典籍介绍给西方,开启了中国经典西译的先河,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“第一个里程碑”。
《中华箴言录》第一页
《中华箴言录》1662年版拉丁文译本,全书有上下两册,徐家汇藏书楼仅藏有下册《论语》前五章,俗称“半部论语”。西方版本学家曾认为《中华箴言录》已不存于世,徐家汇藏书楼所藏此“半部论语”可谓弥足珍贵,因而被誉为藏书楼的“镇馆之宝”。
体现中学西传及西学东渐完美融合的
两位选手你更青睐谁呢?
没办法做出抉择的朋友,
也不用着急,
就在7月28日,
这一期的汇游徐家汇,
一起去徐家汇藏书楼,
现场领略徐家汇藏书楼的魅力吧!
主讲人:徐锦华
活动时间
7月28日(星期六)13:30
活动地点
漕溪北路80号
徐家汇藏书楼1楼
预约方式
1.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报名
2.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
门票
免费
活动流程
原创故事:《最早看西方》
(讲述:龚礼)
主题讲座:《汉学研究与徐家汇》
(主讲:徐锦华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)
专题导览:徐家汇藏书楼
TIPS:每人每号限预约一个名额;预约名额有限,约满为止;为确保活动效果,不建议学龄前儿童报名。
□ 编辑丨木南
□ 信息来源丨徐家汇源景区
点击关键词查阅相关推送